行政公益诉讼指导案例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1.15
323
一、《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4、第五条 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无违法记录”,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第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

行政公益诉讼 指导案例

行政公益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适用相同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原则,但也存在如下区别:1、一般行政诉讼要求起诉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而行政公益诉讼则不要求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要求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2、一般行政诉讼的结果是由当事人来承担的,即由原被告双方或者第三人来承担。但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却可能不承担诉讼的结果。3、一般行政诉讼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诉讼,而行政公益诉讼则是为了国家或者社会的公众利益。4、一般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相应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不能处分诉讼权利,在其提起诉讼后,只能退出诉讼,而不能申请撤回起诉。5、一般行政诉讼中诉讼是行政行为已经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行政公益诉讼具有明显的预防性质,即对公益的损害不需要实际发生,公众利益虽没有受到现实侵害,但只要根据一般理性人的判断,某行政行为在经过一定时间或某条件成就后,就将给社会公益造成实际损害的,公民就可对该不法行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4、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5、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根据司法解释,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可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一、《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第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2、第三条 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的地级市,直辖市的区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3、第四条 社会组织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社会组织提起的诉讼所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4、第五条 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过行政、刑事处罚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无违法记录”。

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是“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种列举加概括式的规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只有在损害公共利益时,才可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诉讼。如果针对污染环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直接请求保护个体利益,则不属于本条公益诉讼的范围,而属于一般普通民事诉讼即私益诉讼。公共利益的核心在于公共性,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尽管代表人诉讼涉及众多当事人,但受害人可以确定,诉讼目的是为维护个人利益,故仍然属于私益诉讼。二是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两类案件,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根据实践的发展稳步拓展。鉴于民事公益诉讼还处于初步施行阶段,目前的适用范围应暂限于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两类情形为宜。对于您的问题,我建议您先提起行政诉讼。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行政公益诉讼 指导案例“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行政诉讼案由规定202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2020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0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人民法院行政立案、审判、执行工作,正确适用法律,统一确定行政案件案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 ...
法律顾问
239热度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联系与区别:1、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诉,由受理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认定、评价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 ...
法律顾问
723热度

行政公益诉讼指导案例

一、《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4、第五条 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 ...
法律顾问
323热度

行政复议后的诉讼

起诉时被告是作出工伤的行政机关和维持原认定的复议机关,而你只是以第三人的角色出席诉讼,当复议机关维持了原行政机关作出的工伤认定后,单位如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起诉,根据法律规定,经行政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 ...
法律顾问
574热度

行政诉讼法证据规定

之前的回答中大家都忽略了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可以提交证据,也就是说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的,但是第三人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法院并不必然判决行政机关败诉,这是为了充 ...
法律顾问
758热度

行政诉讼变更被告

1、直接起诉的案件中被告的认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3、复议机关不作为的被告认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 ...
法律顾问
321热度

超过行政诉讼时效怎么办

诉讼时效与起诉期限结果差异:行政诉讼法中,人民法院依法审核起诉期限,如超期的话,会驳回当事人的起诉,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九条规定,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第(二)款超过法定起诉 ...
法律顾问
472热度

行政诉讼过了时效期怎么办

行诉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 ...
法律顾问
156热度

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根据民事诉讼法55条和行政诉讼法25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在环境污染,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受到侵害,致使国家和社会公益受损,如果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 ...
法律顾问
263热度

行政诉讼律师收费多少

去法院起诉并不是一定要请律师,找律师咨询当然用花钱,如果律师不收钱免费咨询那就是公益性律师,打官司请不请律师在于你个人,你懂点法律知识懂得程序就不需要请律师,你若连诉状格式陈述理由都不会写,那还是找律师吧,记住:找律师是委托他替你 ...
法律顾问
151热度

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1、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原告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25条规定的“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至少应当包括:(1)被诉的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 ...
法律顾问
971热度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规则

之前的回答中大家都忽略了如果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利益的,第三人可以提交证据,也就是说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行政机关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证据的,但是第三人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法院并不必然判决行政机关败诉,这是为了充 ...
法律顾问
532热度

行政机关总的指导原则是哪一原则

实施行政许可应遵循的原则:《行政许可法》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 ...
法律顾问
424热度

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区别

特点是:国家侵犯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利,公民为原告国家机关为被告,法院审理适用《行政诉讼法》,举证责任实行由被告举证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原则,由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作为原告,国家机关作为被告,请求法院审理后确认行政违法丶撤销具体 ...
法律顾问
24热度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1.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既要向法院提交事实根据,也要提交规范性文件,只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即当不能证 ...
法律顾问
305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