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约赔偿几个月工资
很多企业为打压员工,仗着员工不懂法,而哄骗为基础工资,这是很不正确更是无良的违法行为。辞退职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违法辞退,一种是合法辞退。这两种辞退,补偿标准不同。那么,公司解约赔偿几个月工资?
公司解约赔偿几个月工资
一、若是劳动者本人有过错而被辞退的,单位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就属于“0”这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因为劳动者本人有过错,所以用人单位可以无偿、随时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这里主要有6种情况 ,不明白的 ,到百度上去查 。比如, 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一定要注意的是有证据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不是信口雌黄;再比如,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必须是合乎国家大法,否则这个规章制度也是无效的,照样需要补偿劳动者。
二、如劳动者没有明显的过错而被辞退的 , 一般是“ n+1”的这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有下列三种情况的,用人单位要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可以辞退劳动者,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这里的“n”指每年补1个月,工作n年就补n个月,这里的“1”指代通知金,“ n”是按照离职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1”是按照上月的工资标准,千万不能搞错。
三种情形是: 医疗期满以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二次安排的工作的; 劳动者被证明不能胜任工作 ,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以后,2次不能胜任的; 发生了部门撤销 、单位迁址、不可抗力等重大因素,导致劳动合同签订时客观条件发生重大改变 ,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一致的。
三、单位经济性裁员和合意辞退的,是“n”这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和第41条的规定,不管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还是执行经济性裁员,都需要向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时工作半年以下的补偿1个月,满半年至一年的补偿1个月 ,同时还有收入超过社平工资三倍的支付标准。 如果找到百度以后还不会计算的,请关注我后收看我的专栏,一定会让你搞得一清二楚。
四、违法辞退,是“ 2n”这种情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8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律法规辞退员工,就是违法辞退。违法辞退,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即2n。
如果违法辞退,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继续履行原来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 单位就需要按照第87条规定支付赔偿金,也就是经济补偿金的双倍。
需要注意的是,获得了赔偿金就不能再获得经济补偿金,也就是说至多只能获得赔偿金,不可能既获得了赔偿金又获得了经济补偿金,鱼和熊掌是不能兼得的。
公司这个月辞退,下个月才发赔偿金吗,为什么?
主要原因如下:
1、大多数公司都是次月发工资
在我国,双方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付出了劳动,作为价值交换或劳动回报,用人单位通常都是在次月支付上一个自然月的劳动报酬。选择10号、15号或20号发放上个月工资的现象很普遍。
大多数单位会把上个月辞退的员工的离职结算费用,在做工资时一并进行处理,离职费用包括赔补偿金,也做入工资表,在次月发放工资的日子一并支付,而不是单独支付。
也有少数单位是单独做账,单独发放。可以在离职当天结算支付,也可以另外约定一个日期结算支付。
2、为了人走帐清,单位保留主动权或余地
按照法律规定,辞退当月,还应该给离职员工上五险一金,还会产生五险一金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这部分钱离职结算时应该扣除。
另外还可能产生离职员工应该支付未结的其他应扣除的费用。留出一些时间,把该清的账目捋清楚,单位才有主动权或余地,在离职结算费用中扣除该扣的费用。不然人走了,单位找谁扣钱去?
社保机构和住房公积金机构的五险一金对账单一般次月初才会出来,月初还会涉及到报税工作。
把五险一金和个税处理利落,工资表的核对才会最后完成。发放工资还要按流程找领导签批,也都需要时间。完成这些之后,10号能发工资都算早的,15号或20号发上个月工资的现象更普遍。
3、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员工走一个结一个,都是即时支付。那么涉及到离职结算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的工作就相对繁琐,尤其是离职率高的单位,会消耗很多工作时间,工作精力及成本。
如果在次月做工资时一并发放,批处理,操作起来就省很多事,就可以免去这些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为了把离职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如果离职时即时结算,容易形成员工轻易离职,说走就走,影响正常交接和工作有序进行。公司压到次月10号,15号或20号再支付,员工为了拿到工资,离职时会更加配合,把离职负面影响降低。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公司解约赔偿几个月工资”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