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合伙做生意好吗
三个人合伙做生意好吗
初创企业的老板往往会因为对股权分配的一知半解,或者碍于面子,或者出于骨子里的江湖义气,忽视人性的两面性,或者不了解人在不同的阶段想法是会变的,而使自己在合作中失去对自己所创企业的主导权、控制权,给别人做了嫁衣或者给别人养了孩子,自己辛苦打拼的企业到头来却不能自己说了算。这种结局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中却常有这样让人窝心的例子。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开人性去想象一件事情的走向,特别是涉及到各自利益的时候。人性中不可能都是美好、善良和利他精神,贪婪和自私是谁都绕不开的天性,生命的旅程就是人性中善与恶、利他与利己的交锋与博弈,正是因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性,所以才有必要设计出好的制度来扬善抑恶,让制度来保证人能走在人性美的道路上。
在创业合作中,牵扯最多的就是利益和权力,所以更需要根据人性原则来设计合作的方式和步骤,保证自己在合作中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既利己又利他,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通常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先成立公司再找人合作、先成立公司再找投资人、利用股份期权等。
先成立公司再找人合作
现实中,往往有人在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就拉人入伙,感觉这样心里踏实,一是不至于孤独,二是资金有保障。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创业者就会本能地认为需要两个人平分股份,或者给合伙人至少49%的股份,不然会于心不忍,或者感觉面子上过不去,而合伙人也会理所应当认为自己要拿到一半的股份,如果给少了,就会胡思乱想,埋下隐患,合作的基础不稳,创业者很容易失控。这是最糟糕的一种股权结构,我在《创业老板,你被股权困住了吗?》(见本刊2014年第6期,总第521期)一文中对“两人合伙忌股权均分”有过论述。如果创业者在公司成立两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以后再找合伙人,那么同样的投资额度,创业者给合伙人30%或者20%的股份,让合伙人担任副总等,合伙人就比较容易认同,这样,合作的基础就相对稳固,创业者也比较容易始终保持控制权。
先成立公司再找投资人
如果是草根出身的创业者找投资人合作,投资人就会本能地要求按出资比例占股份,这样创业者占的股份就会很少,这种局面,虽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也够悲壮,还没开始就注定了控制权被别人掌握,成就的是给别人做嫁衣的结局。所以找投资人要找准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现在新的公司法规定可以资金不到位就成立公司,所以创业者完全可以先自己出资把公司成立、运作起来,运作几个月以后,公司初具规模了,再找投资人就是比较好的时机。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现有的技术、团队、商业模式包装一下,或者让专业机构做一个溢价评估,把公司溢价好几倍,比如注册资本100万的公司因为这几个月的运作就可以溢价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时再拉投资人入伙的话,创业者也是可以占主动权的,这就是简单的引进风投的方式。
利用股份期权回收控制权
如果创业者能出的钱很少,而没有资金就不能开业或者公司运转不起来,这时创业者就只能让出控制权,找到外部投资人,这属于被迫失去控制权。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投资人只出钱不干活,而创业者又出钱又干活,针对这种模式,建议采取股权激励中的股份期权模式,约定公司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给经营者一定比例的股份作为激励,一般可以通过转让、增发、预留股份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公司的资产每增加一倍或者两倍,创业者的股份就要增加5个点或者10个点等,这样做,投资人也不会吃亏,因为资产增加了一倍,才拿出5个点给创业者。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如5000万规模,创业小股东就可以控股。
但是股份期权的模式一定要事先约定。一般情况下,投资人做这种创业投资,期望值不会太高,一开始谈股份期权比较容易谈成,一旦公司做大,再去谈多给你点股份就很难了,这个时候再做任何的约定都已经晚了,很容易陷入纷争,结果是不懂经营的掌控着公司,懂经营的却没有控制权,势必影响公司的发展,甚至很快死掉。
非合伙人、投资人原则上不给股份
还有一种情况是和你合作的不是合伙人、投资人,对这些人怎么给股份也应该格外理性。刚开始成立公司的时候无关紧要的人原则上不要给股份,要把握一个原则,不能和你白头到老的都不要给股份。比方说你请了一个顾问,或者请了一个帮忙的人,或者是政府的某个官员给你提供了一点业务,这种情况要么给他顾问费,要么给一点干股,心意到了就可以了。还有一些跟你一起创业的老员工,刚开始能力不能确认的时候,也不要急于给股份,先等等,等一年、两年都不迟。有些人一开始你看不透他,所以不要轻易给股份,给了他股份,万一他不辞而别,他的股份就没法处理,会非常麻烦。
保证在合作中占有主动权,表面上看是一种利己的行为,实际上是利己又利他的。创业者保证自己在合作中的主动权是对自己辛苦创业的尊重,是创业者实现自己理想的保证,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根据人性本质设计的规则也会让相关的人和事在合作中不仅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保障,还可以理智认识自身的价值,不会过分膨胀私欲,产生不必要的内耗、纷争。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才是对合作各方最好的回报,否则,任何看似讲义气和公正的形式都只能是皇帝的新装。
关注范先生并私信获取股权分配模板
哈哈,看完问题之后 首先想起来那个《中国合伙人》的电影,楼主看过吗?
其次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呢?
俗话说“大人只分利弊,小孩才分对错”,楼主觉得呢?
其实合伙人制当然是有好处的,无数事实证明,合伙制在创业初期是有比较明显地优势的,比如共同面对困难,大家同舟共济,比较能快速的解决问题。
然而,在经历了初创期后,创业团队开始往往会出现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关乎团队的运行方式了,比如管理、分工、决策、利益分配等等,大家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达不成共识,团队的力量就开始分散了,然后,然后就开始悲剧~
所以,最好的办法在于你们开始合伙的时候就达成共识和协议,比如以后的决策机制、分配机制、人员分工、管理决策权划分等等,而不是等到了那个时期后才意识到。
最后,有两句话共勉:1、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破裂的。
祝好!
分红和分股权是两回事,分红属于短期利益,而股权是长期利益,将分红和分股权混为一谈,往往会出问题,因为不一定所有人都是能长期共同发展的。
因此,相比分红,在几个人合伙创业的时候,如何分股权,是大多数创业团队组建开始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对团队和项目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分红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业绩绩效最好的就多分,短期贡献大的多分。
股权分配的本质是现在对未来贡献的衡量和财富的分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在现在资本不再稀缺,人力资源越来越超过资本的重要性的时候,股权的分配规则也改变了。
分股权:错误的做法
因此,过去的以下几个分股权的方式是错误的:
凡是参与发起的都分股权
按照出钱的比例分配股权
把分股权与分钱等同起来
公司股权比例过于均衡
公司股权没退出机制
所有股东都在工商登记
如果你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只要你公司发展壮大了,就会出现问题。
现在切入正题,推荐一个由法务VC创立4C股权分配模型,可以用来在创业之初分配股权。
股权如何分配:4C股权分配量化模型
这个模型的前提是,在人力资本驱动下,公司股权应该是4C结构:即,公司未来的价值取决于4个方面:创始人、合伙人、核心员工、投资人。
而在创立之初,公司的价值由创始人与合伙人决定,因此,就是确定创始人与合伙人的未来价值。
其中,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合伙人精神,现金出资以及岗位价值体现是一个企业从0-1的基础,也是未来的原点。因此,法务VC在4C股权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量化模式:
将公司的初始股权分为四个部分,可以理解为四类股:创始人股;合伙人股,资金股,岗位股。每一类股权根据实践经验,有一个占比范围,而且有不同的分配规则:
创始人股:一般25%-50%,根据创始人综合能力和商业模式确定,该部分有创人独占。
合伙人股:一般3-15%,由所有进入创始团队成员分配(全职),该部分平均分配。
资金股:一般占10-30%,根据项目对启动资金的需要来设置,该部分按照出资比例分配。
岗位股:剩余部分则全部为岗位股,由创始团队成员的职责贡献以及综合能力确定。
另外,为了方便一般在分配股权前,预留一定的期权池,并约定该期权池由创始人代持。
分好股权,还有进入退出机制设计、成熟机制,法律文本等,
接下来,我们优股宝还会分享,请关注我们。
三个做生意绝对不长久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三个人合伙做生意好吗“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