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退休人员转街道利弊
国企退休人员转街道利弊
退休人员从事食堂、保安、保洁工作并不少见,但大多是普通企业的退休职工,他们之所以在退休以后还要继续上班,不是因为忙惯了闲不下来,更多的是因为退休后生活的无奈。
那些公务员事业编退下来的职工,很少有人愿意去为了一两千块钱而放弃幸福的退休时光。
以上罗列的这些工作,都是时间固定而且还挣不了多少钱的岗位,不仅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也不怎么高。
如果给他们一个月7.8千的退休金,相信他们会立马辞职走人,该钓鱼钓鱼,该打牌打牌,该唱歌唱歌该跳广场舞的跳广场舞。
都工作四五十年了,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谁不想享受天伦之乐,在家带带孩子,做做自己上班时没时间做的事?
可是事实是,退休后发现那点退休金根本不够花,儿女挣钱也不易,能分担点还是分担点,别让自己成为多余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三:
不存在发挥余热,只有无奈的余晖
追逐年轻时候放下的爱好和梦想,去寻找诗和远方,这也许是每一个上班族心心念的生活。
在上班时,他们无数次幻想自己退休后安逸的养老生活,一次次逼迫自己拖着已经进入老化阶段的身体走进公司大门。
可是,等退休了,拿着一两千块钱的退休金,走进菜市场看看三四十块钱一斤的猪肉,几块钱一斤的蔬菜,所有的幻想都会支离破碎,只有放弃自己退休后的时光,找一份工作,挣点辛苦钱,让家人过得更好。
查询资料发现,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基本上都是2000左右,不会太高。
而生活开支却绝不止这点钱,平常买菜买饭不说,人情来往可不是小数,儿子女儿那边还想帮衬一点,毫不夸张地讲,连一件新衣服都不敢买。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去干这些工作。这还是身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才有打工的资本,如果身体不好,那就更惨了,想去挣点钱更麻烦。
所以,做这些工作的退休职工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散发余热,只是日落西山前的无奈,那点余晖也许是最后的挣扎,耀眼而凄凉。
胆战心惊,朝不保夕
企业不仅退休金少点的可怜,而且在退休后还有每年定期体检,看病自然可以大部分用医保报销,而且报销比例特别高。
所以,企业退休人员拿着2000块钱的退休金,每天过得战战兢兢。
平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还好,如果再过几年,老了,生病了,那就要捉襟见肘了,这点退休金根本不够看病的花销,连正常的生活都变得异常困难了。
家里亲戚八年前退休工资1089,因为老来得子,退休时儿子还在上大学,退休金连儿子的生活费都不够,更别说学费或者学车、买电脑买手机的花销了。
如果不出去打个工,这日子根本就没法坚持下去,入不敷出。出去打工,找工作时被各种嫌弃,毕竟年龄大了,普通的工作都不好找,只能找一些打扫卫生的工作。
现在她只能祈求自己不要生病,只要一生病,不光看病花钱,还没了工作就断了收入来源,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希望国家的努力能够改善现状
企业退休和事业单位退休金实行双轨制,受此影响,企退职工的退休金普遍很低。
在日益增长的物价面前,现有的退休金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面对生活上的压力,即使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也无福在家安度晚年。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为了让家庭经济压力小一些,很多企退员工不得不再次走上工作的岗位,成为保洁保安的一员。
我们很感谢国家在养老金问题上作出的努力,连续16年的增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切身的好处。可是,另一方面,物价的连年攀升,房价的居高不下,让上涨的那点退休金杯水车薪。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我国养老双轨制已经进入并轨程序,这对企退员工来讲应该算一个好消息。
当然,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趋势应该是进一步缩小企退员工和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的工资差异。
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让已退休人员能够安安心心地在家里歇息,享受着天伦之乐!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无可非议,关键要一视同仁。现在是好的企业退休人员每年有很多补贴,医药费全报,还有很多隐性的待遇,这不是对社会化管理的嘲讽吗。即然退休了,应该没有高低了,为什么差距还这么大呢?出台一大政策,要执行下去,关键是完善在执行中采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政策正确执行下去,否则,矛盾总一天要激化。一旦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对企业来讲是天大的好事,对企业不会有任何影响。反尔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因为退休人员都有一种自豪感,总认为自己是老职工,容易以老买老,反尔有时会给企业带来不少麻烦。特别企业的改制,老年人很难适应,更容易说三道四,会使领导很为难。退休后,脱离企业,进入社会化管理,是个重大的改革举措,应该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
高薪职位,猎头服务就上无忧精英网!很高兴很参与这个问题的解答。
退休人员移交到社区管理,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关于养老保障,退休人员最关心的其实有两点,一是移交社区管理后退休金的足额发放,并且跟的上国家政策调整,另一个是相关的医疗保险等后续保障服务能够跟上,让自己老有所依。
移交之前的退休养老服务主要为社保局管理,企业单位进行服务执行。目前网络上对于移交社区管理不看好的主要原因有:
1、退休养老服务涉及退休金发放,各种医保报销、退休人员关怀等细节,担心社区管理缺乏专业与经验。
2、企业拥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某些企业对于退休员工的关怀与福利让退休人员恋恋不舍。忧心转社区后公事公办一视同仁,所得远不如转交之前。
但是实际上除了国企事业单位,市面上多数企业为民营企业,存在企业停产停业等现象,划归社区管理能避免这种情况带来的养老障碍。而且政策既然进行调整,相应的人事配套工作也一定会跟上,不论是业务的培训还是对新招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度必然有更高的要求,也会把退休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议程并列入工作考核。不然到时因为专业度不够引发的问题必然不会是个例。
其实在忧心的网友当中,国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者比例较大,主要还是舍不得这些企业在养老上的优质福利。但是国家统一规范了退休人员的管理,还是有明显的益处的,比如它减轻了企业负担,可以更好地集中财力精力发展生产经营;同时让退休者可以就近就便得到社区更好的生活、养老服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国家现在要做的不是急于让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而是要认真做好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让所有的退休职工都能得到关心。待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达到一定水平后,到时将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退休职工纳入到统一管理自然水到渠成。
简单回答一下你的这个问题:
第一,请搞清楚你所谓的当公务员是否有编制。
首先,公务员都需要招考才能得以入职并具备编制,像你说的这样,随时都可以去,恐怕这样的公务员应该是没有编制的派遣人员吧,否则,不会这么轻易就能进入。找工作千万要睁大眼睛,有编制与没有编制,对于行政单位来说,差别是巨大的。千万别人以为在某个街道办工作就是公务员,也可能是劳务派遣员工。
第二,无论在哪个单位,其实都是有提升空间的。
无论是国企当工人,还是在基层当公务员,都是有提升空间的,前提是你愿意努力、愿意奋斗,国企你可以从工人变成班组长,还可以变成工长、车间主任、副厂长等,在基层行政单位,同样可以变成科员、副科长,并跻身更高的单位。所以,只是你是否愿意努力,是否能够抓住机会。
第三,如果实在难以选择,那就选择钱多的工作。
每份工作都是有其优劣点的,个人认为,如果你是在拿不准选哪一个工作,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钱多的。这一点应该大致不会错,毕竟,国企也是一个稳定的单位,公务员更不必说了。因此,如果无法做出选择,那就选择钱的那份工作。
当然,如果有更详细的信息,选择性价比高的工作是最合适的,所谓性价比高就是钱多事少,如果钱多一点点,事却多无数,那这样的工作,性价比是比较低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你好!回答提问者:退休人员从原单位走向社会后,谁管理更合适?答案是:不好定论,没有准确答案。理由是:发展需要,社会现象,择优淘劣,年迈养老,有始有终,这是自然现象的基本定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一部分人逐步从单位退下来,除了是党员的交个党费以外,基本上与单位没有必要再多联系了。
退休这一部分人数量很大,力量很大,也是人们常说的社会老龄化。退休在家,又比较分散,基本上集中于小区与自己老家。
为避免城市交通压力和社会管理混乱,对这部分人也应该想办法管理起来。单位是不会再管理,小区管理也很难,有的人在待不住,有事没事都向外边跑,这样即不安全,又给交通管理增添了许多负担。
退休回家自由了,一天到晚没事干,这样容易使人懒惰,容易削弱精神动力。有的人身体好,不甘寂寞,凭自己有文化或专业技术又从重新走向社会,贡献一分余热,这也是一种好事、一种抓手。
退休这部分人比较分散,单位已经没有多大抓手,集合一次很不容易,要是适当管理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本人所居小区参加活动,但往往小区里又不愿意去招揽这些事情,也管理不起来,只能是个形势,最后还是一种虎头蛇尾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不了了之。
人爱入群,爱抱团取暖,有的参加老干局、老龄委、书法协会、太极协会等组织的体育和艺术活动。
如果小区里没有好玩的地方,在家常了对眼不好,出去玩玩又没有适合自己的地方,有的也容易寻找另一种方式去打发时间,像不被大张旗鼓公开的社会民间组织。
对于退休人员这一块,小区应该承担起来,尤其冬天冷了,更没有可去之处,出去闲游,流量过大,也不安全,还是呆在家里一边适当锻炼身体,一边学习学习比较好。
在此送于朋友两句话:
一、防老在运动
年老不添好东西,
病魔不增少年辉;
若要保持青春美,
坚持运动养到位。
二、一步可健身
一步运动可健身,
立足养生讲学问;
不出家门见成效,
无需翻越山万遍。
近水楼台先得月,
夜色亮丽月娥艳;
不为虚步走花样,
高川流水玉瑶泉。
三、宝贵在坚持
健体功,十分钟;
天天练,体轻松。
注:一种倾向一种结果: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推向社区负责实施,对退休人员来说,只有弊病,没有益处,也是对退休人员极不负责任的管理模式。首先公务员退休为什么不需要推向社会管理,难到退休公务员思想境界,高于退休的工人阶级?千万不要把退休的企业工人,作为“试验品”,应先由公务员做起。其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由劳动社保公司发放外,没给企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反而公务员退休,除机关社保公司,每月给予高额退休金外,每年不定期的给退休公务员,发放精神文明奖、文明单位奖、文明城市奖、单位绩效奖等等,似乎这些“奖”都是退休公务员的“贡献”,与企业退休人员,没任何的关系,更没有额外收入。其三企业退休人员推向社会管理,社区部门不了解退休人员具体的经济、健康等情况,也不利于管理,遇到问题,社区不好处理,最终还是推还原企业处理。众多退休人员来自各个企业,他们之间相互不了解,不好沟通,除“抱怨”,还是抱怨,不利于社会和谐,只会增加社会的矛盾和负面影响。其四把企业退休人员推向社会管理,实际上,没有管理,或是无负责任的管理。社区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管理能力的局限,只能粗放式或放任自由的管理,退休人员遇到原有的工伤等问题,会出现社区与原企业相互推诿的现象,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能激化矛盾。其五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由社保领取,企业负担不重,个别由于工伤等遗留问题,应由企业解决,社区也无能力解决。其六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理应退休公务员当先,公务员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文化素质较高,有能力协助社区的管理,活跃社区文化,增加社区活力。其七,如果政府部门认为退休人员推向社会化管理,有好处,那就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公务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推向社会化管理,不能任何改革让企业员工当先锋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今年福建宁德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己退休的公务员,宁德市财政,给每人又颁发“文明奖”5000元,据说年底还会发18000元左右,企业退休员工一分钱也得不到,这就是差别。
企业退休人员说难听点也是给老板打工的,不管是央企国企还是私企。尤其是在国企改革这么多年的情况下,国企领导都没有任何官方身份了,更不要说是普通员工。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同了,他们属于管理层,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以及配套的规章制度都是他们制定和执行。工作性质的不同造成了人事权属的不同。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制于人。所谓的社会化管理对劳心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笑话,仅此而已。片面理解,望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国企退休人员转街道利弊“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