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条件才算五保户
什么条件才算五保户现在叫特困供养
你说的与人非法同居并不会影响,首先,不是法定赡养人,其次,不是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不仅仅是60岁的老人,如果户口上只有一个残疾瘫痪的人,不受年龄限制,也可以申请。如果户口上只有一个人或老两口,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无儿无女,也可以申请,具体如下: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申请特困供养政策。
为什么叫五保呢
-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 提供照料服务
- 提供疾病治疗
- 提供住房救助
- 提供丧葬服务
无劳动能力认定
- 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 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
无生活来源认定
确认是否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各类收入,不包括各项社会福利补贴。
无履行义务能力认定
虽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有以下条件的视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 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 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 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五保户需具备条件有: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
“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农村的五保户和低保户、贫困户都需要啥条件,区别在哪里?
1、农村的五保户现改名为特困户,特困户的条件是①重度残疾无论年龄大小且无人赡养②年满60周岁无子女的孤寡老人都由本人或请人代笔申请,报村委,事后村委逐级上报,民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入户核实,批复后可享受特困待遇。
二、低保户、贫困户根据当地的政策,我们当地①目前低保户一定从贫困户中产生②贫困户我们当地认定措施是,根据人平年收入的生活水平低于3260元,且家庭无财政供养人员(含村干部)或在外经商人员③家里无小型汽车或营运车、高档电器设备、商品房、银行存款或小洋房等。
三、本户主申请并提供户口本、身份证、银行流水清单,报村支部①村委审核②召开全体党员群众代表会③群众大会无记名投票④村委将名单逐级上报⑤扶贫办会同相关部门工作组入户核实
⑥评审名单在村公示栏张榜公示七天无异议⑦待政府部门批复后,方可评定为贫困户。
四、五保户(特困户)与低保户、贫困户不能相持并论,特困户是孤家寡人,而贫困户、低保户是因病、缺农业耕种技术、子女上学致贫,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浅谈!
五保户申请条件: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 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不再符合本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我是一个乡镇的民政办主任,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农村五保户的所有政策。
农村五保户、孤儿、城市三无人员现在统一叫特困供养人员。不管是“五保”还是“特困供养”的叫法都能够看出,这是生活最困难国家也保障最完善的一个困难群体。
既然是生活最困难,保障也最全面的一个群体,其申请条件也就相应比低保户、贫困户要高很多。
具体的政策规定我就不说了,大家可能不好理解,我通俗的说一下五保户的条件。
简单来说,满足五保户的条件有两个,符合一个就可以申请。
一、年满六十周岁,无儿无女。
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这两个怎么界定,很简单就是年满六十周岁。也就是说,在针对五保户这个问题时,年满六十周岁就可以认定为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
这个很好理解。六十周岁也是我国现在法定的退休年龄,也是农民领取新农保的法定年龄。
不过,这个只是针对五保户,在农村低保等方面,基本不会因为六十周岁就认定为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这是政策规定,我们只能这样执行。
二、年龄不够六十周岁,无劳动能力,有赡养人和扶养人,但赡养人和扶养人没有抚养能力。
这个条件包含两个内容,两个内容必须同时符合。
1、无劳动能力
刚才说了,在五保户方面年满六十周岁就认定为无劳动能力,那么年龄不够六十周岁怎么认定无劳动能力呢?
肢体一级、精神和智力一二级。
也就是说,年龄不够六十周岁,只要是肢体一级,或者精神、智力一二级残疾人,就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2、有赡养人和扶养人,但赡养人和扶养人无扶养能力。
许多人可能都认为,五保户只能是无儿无女。这个理解其实是不正确的。五保户也可以有子女,但前提是子女和父母都没有赡养和扶养能力。
说起来可能有些饶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儿子是刚才说的那三种残疾中的一个,父母年龄满六十周岁,这个时候,这个儿子就可以申请五保户。如果父母只有这一个儿子,没有其他子女,父母也满足五保户条件。也就是说,儿子是残疾人没有赡养父母的能力,父母年满六十周岁没有抚养儿子的能力。
但是要说明一点,子女没有赡养能力只针对刚才说的那三种残疾。其他不行。比如子女都未满十六周岁。
这就是五保户的申请条件,下面我来说一下题主的第二个问题:五保户有可能被取消吗?
五保户并不是一成不变,条件改变肯定会被取消。
并不是说只要申请成了五保户就永远不变了。比如残疾证造假、有了一定的收入等,出现了这些情况五保户都会被取消。
不管是低保户还是特困供养人员,其原则都是“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年都会进行复审。
我是一直服务农村农民的基层微课堂,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会尽心回复。
一、五保户主要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对象: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2、无劳动能力的人;3、无生活来源的(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4、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二、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具体内容如下:1、供给粮油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4、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5、妥善办理丧葬事宜。6、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应当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拓展资料:“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农村五保户 指农村中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老、弱、孤、残的农民,其生活由集体供养,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简称“五保”。享受五保待遇的家庭叫五保户。
关于三农问题,我略知一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讲农村低保和五保的问题。所谓农村低保,意思是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简称农村低保。
办理农村低保,要经过申请、审核、审批三个程序。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一、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镇政府或者是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由镇政府低保工作人员会同村或者是社区干部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和财产收入状况进行调查核实,然后镇政府组织召开民主评议会议,对入户调查的情况进行评议,镇政府或者是街道办事处召开审核会议。审核后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予以公示。
二、镇政府将初审符合条件的低保名单交由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入户抽查复核后,报市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进行核查比对。
三、县民政局对经核查比对符合条件的拟批准低保对象进行再次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发文审批。然后由政政府,为低保对象填发《最低生活保障证》,办理领取低保金手续。
所谓五保指的是特困供养人员,凡是具有本县户籍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十16周岁的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农村困难群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救助供养申请。填写《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审批表》和本人经济状况核对入户调查授权委托书,并提交材料。由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生活状况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在入户调查后,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进行评议并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上报县民政局审批。民政局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公示工作。公示无异议
后由镇人民政府。发放《特困人员救助证》。
符合以下条件的所有农村居民都可以申请农村低保:
持有本县农业户籍并长期居住,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家庭。
以上就是农村居民,办理低保或者五保的所有程序,以及办理低保和五保必须符合的条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不符合五保户条件。一、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二、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指村民中符合一定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的意思是指保吃、保穿、保注保医、保葬。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什么条件才算五保户“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