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五保户死亡丧葬费
散养五保户死亡丧葬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五保户,所谓五保,即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这样的一个对象,我们叫做五保户。现在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给力,对于五保户更是救济和安顿的比较好,最起码可以使其吃穿住不成问题。
说到五保户去世了,承包的土地与宅基地怎么分配的问题,我这里先举个例子。
妈妈家的一个邻居,据老人们说是当年走西口从山西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这个小村庄,从年轻时的来,到寿终正寝,无儿无女,孤家寡人一辈子,自己的那三亩薄田与一处院落,自然成了最终的遗产。老人在临终前与村干部口头交代,要赠与常去照顾他的前院邻居王柱柱,于是,在老人去世出殡后,村干部就把这点遗产过继到王柱柱的名下了。
这是老人有遗言的情况,如果没有遗言也无女子的话怎么办?归村集体所有。
是的,这是国家有关法律条款规定的。在《土地管理法》第八条中规定:农村的五保户去世后,其承包的土地没有共有人,应该归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就房产来说,由于五保户没有法定继承人,这个时候其房屋也将归农村集体租住所有。
说到这里就该明白了吧,对于村里那些无儿无女没有法定继承人的五保户来说,了解这条非常重要,如果你正好看到了,村子里也有这样的五保户请告诉他们这样相关的规定吧!
我是一个乡镇民政干部,这个问题正好是我的工作内容。
各地方的情况不同,政府现在给农村五保户一年补贴多少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除了补贴以外,其它方面的保障基本是相同的。
五保户的条件政策我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着重介绍一下对农村五保户的保障措施。
五保户都享受哪些保障措施
五保户中的五保具体来说是指:吃、穿、住、医、葬。
单纯从这五个保障来看,五保户已经很幸福了。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
五保户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集中供养简单来说就是住敬老院,以下我以我们当地分散供养五保户的情况具体说明一下:
五保金和吃穿
每人每月505元,其中5元为电费补贴。
冬季每人一套炉具,500块蜂窝煤,500元取暖费,一套棉衣裤,春节每人一份米面油。
今年疫情期间,为保障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为每个五保户发放了200多元的蔬菜。
住房
或危房改造,或重建,保证五保户每人不低于25平方的安全住房。
医疗
五保户的医疗已经实现了免费医疗。不管是检查费、住院费、外面买药等全部由政府负担。
丧葬
丧葬分两种,火化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土葬一次性补贴6000元。
从我国的发达程度来说,对五保户的保障已经相当完善,可以称得上是尽善尽美。
不过,这还没完。从前年开始,对五保户又增加了一项保障:
监护人护理费
简单来说,就是给每个五保户确定一个监护人,负责五保户日常生活及住院护理。监护人基本是五保户的兄弟姐妹和侄子等。
政府和五保户的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按照五保户自理能力分别给予监护人相应的照料护理费用。每月的标准分别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5%、15%、10%。
最后,说一下我的工作感受。
民政服务的对象很多,其中也包括军人。说心里话,感觉对五保户的保障太好了,完全超过了那些参加过自卫反击战、两参、涉核等优抚对象。
五保户死亡,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不会发给丧葬费,由村里或者相关部门给予处理后事就可以了。
五保户去世后,其亲属可以从民政部门领取一笔大概2300元左右的丧葬费。具体程序是亲属直接向乡镇民政部门申请,由乡镇民政部门上报县民政局。除此以外,五保户的家属不再领取任何补偿。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关于特困人员的丧葬费问题
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中,对五保户的五保之中就规定了“保葬”这一条。2014年发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在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之中,也有“办理丧葬事宜”的规定。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发布。其中明确规定:“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从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丧葬费用的列支渠道。具体的金额标准,由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制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时一并予以考虑。例如某省就规定:“丧葬费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最高不得超过供养对象一年的供养标准。”也就是确定了最高限额,不允许超过本人一年的供养金总额。而深圳市的特困人员丧葬费标准是:免除每人2030元的火化费用,另外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中的基本生活标准1856元,列支六个月的丧葬费用,即11136元,两项合计13166元。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由地级市人民政府或其民政部门研究确定一个具体的丧葬费标准,公布实施,并定期予以适当调整。一般在4000元-6000元之间,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还可以更高一些。从这里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特困人员的供养,可以说是即细心又贴心,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经费保障机制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概括为一句话: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由县级民政部门从特困人员供养经费中支出。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工作办公室只需如实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就可以拨付丧葬费了。
二、特困人员死亡后的宅基地、土地怎么办?
农村特困人员死亡之后的宅基地,由于没有子女来继承,应该由村民委员会依法收回,并按相应的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至于其家庭财产,属于遗产范围,如果其亲属生前按照约定,履行了照料护理的责任,可以由亲属予以继承。如果没有照料人,则由村民委员会收回,依法处理即可。
至于其承包的集体土地,由村民委员会收回后,依法依规分配他人耕种即可。
1.五保户死后宅基地为村集体所有。
2.首先,针对宅基地的所有权来说,无论任何情况,其产权都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村民只享有使用权。
3.其次,宅基地上的房子,村民对其享有所有权。
4.但是如果是五保户的话,国家向其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所以,五保户去世后,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所有。_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简单回复一下这个问题。
我己经说过多次了,五保户属于过时的老说法。现在包括原来的五保户,还有城市“五保户”,统称特困人员,他们享受的保障待遇称为特困人员供养。而特困人员供养又分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两部分,前者就是特困供养金,后者又叫照料护理补贴,都按当地的具体标准按月发放现金,由特困人员自由支配使用。
对特困供养人员中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本人去世,就需要料理丧葬后事。集中供养人员由供养机构统一办理丧葬事宜。分散供养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委会(或社区)、村民小组或其亲属办理丧葬事宜。丧葬费用由民政部门从特困人员供养经费中列支,办完后事之后支付。当然,支付完丧葬费,其特困供养人员待遇就取消了。具体手续是:由村委会汇报到乡镇民政办公室,再报送县局即可。当然,各地区标准差别很大。最常见的标准在4000-6000元/人左右。
总之:特困供养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由民政部门负责办理并予以支付。
农村的五保户,死亡后的丧葬费,依法由民政机关和村集体承担,遗产,依法由村集体继承。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五)办理丧葬事宜。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的,其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资金上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门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散养五保户死亡丧葬费“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