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我是一个乡镇民政办主任,在县级部门,高龄补贴在2019年机构改革前属于民政部门,现在属于卫计部门,但在乡镇由于干部太少仍然由我们继续工作。下面我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农村高龄补贴的所有政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因为各种的原因,各省高龄补贴的标准差异很大。比如有些省的高龄规定是80周岁,有些省是70周岁,除此之外补贴金额也参差不齐,像最高的天津市每月高达500元,像我们陕西省每月仅50元。
这样说并不是要制造矛盾,只是让大家明白,在成千上万条回答中,有些是全国性政策,但大多数都是各省的具体政策。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农村哪些老年人能领取政府发放的高龄补贴?
凡够当地政府规定的高龄年龄,所有农村老人都可以领取高龄补贴,而且不光是农村老人,当地所有够年龄的都可以领取。
什么意思呢?
高龄补贴只看年龄,不看职业和户籍性质。只要年龄够了,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也不管是农民还是离退休公职人员都可以领取。
下面我说一下我们陕西的高龄补贴情况。
高龄补贴的标准。
凡年满七十周岁,就可以领取高龄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70—79周岁每月50元;80—89周岁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月200元;百岁以上每月300元。
每个高龄段的时间界定以身份证为准,在生日的下一个月开始领取相应的补贴标准。凡跨入80、90、百岁以上等阶段,老人不需自己办理,高龄系统自动调整。
高龄补贴的新增和年审。
新增:新增70岁高龄老人,必须拿上身份证原件、财政惠农卡、两张近期五寸照片、填写申请表,然后由工作人员录入高龄系统。
年审: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对所有高龄老人集中进行一次年审。现在,高龄年审开通了手机服务,老人在家里就可以自行年审。
手机年审很简单:在微信上搜索“陕西老龄”点开,再点击“老龄复审”,再点击“群众入口”,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拍照确定。十几秒就搞定了。
不过,说起来这么简单,但是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这样的操作却是难于上青天。在年审的时候,我们都先统一给所有村组长进行培训,由村组长为本组老人进行年审。
年审说白了就是看领取高龄补贴的老人还在不在,如果不在了就要及时停发。这方面上面一直查的很严格。除平时由村干部上报死亡情况外,乡镇老龄办一般和社保所联系,因为农村老人死亡以后要在社保所那里领取800元的丧葬费。
高龄补贴的其他规定
这方面要特殊说明一下。按照我们当地的政策,高龄补贴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只能领取择高领取一项。
我们这里一、二、三级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60元,70—79周岁高龄补贴每月50元,所以如果是这个年龄段的残疾人,就只能领取6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不能享受高龄补贴,到80周岁以后,再停放残疾人生活补贴,领取100元高龄补贴。
这个政策的本意是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高龄补贴都是“生活补贴”,所以只能择高享受一项。但这个似乎很有争议。
农村老人应该注意的事项。
根据我的经验,对于很多,应该是绝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对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分不清。因为这两种都需要年审,但一个是老龄办,一个是社保所,年审的时间也不同时,许多老人往往就把一个遗漏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本来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不论是工作人员还是群众都省心省力,但因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动态系统造成重复。
乡镇社保所年审的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龄办年审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老龄办只要把社保系统中70以上老人的信息复制就行了。
不过,这么简单的事情这却很难操作。
我是一直服务农村农民的基层微课堂,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会尽心回复。
一、执行范围
乡镇工作补贴的执行范围是,乡镇(不含街道、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镇)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和上级政府长期(六个月以上)派驻乡镇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补贴标准
实际在乡镇工作5年及以下的,每人每月200元;6年至15年的,每人每月280元;16年至25年的,每人每月360元;26年及以上的,每人每月440元。
在此基础上,县(市、区)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自然地理环境较差、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的艰苦乡镇给予适当倾斜。
三、有关规定
(一)乡镇工作补贴自到乡镇工作之月起按月发放。
调离乡镇工作岗位或退休人员,从调离或退休的下个月起停发乡镇工作补贴。
在不同乡镇之间调动的,从调入起薪之月起执行调入乡镇的乡镇工作补贴标准。
(二)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用(借调)在县(市、区)及以上单位工作的,借用(借调)期间不享受乡镇工作补贴。
(三)因工(公)负伤在规定的离岗治疗期间,可以享受乡镇工作补贴。
(四)实际在乡镇工作年限,按干部管理权限认定,报主管部门核准。
(五)实际在乡镇工作年限按周年累计算,工作满12个月为1年。
达到下一补贴标准规定年限后,从达到年限的次月起执行相应标准。
(六)省、市、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受单位派遣到列入实施范围乡镇工作六个月以上的,期间可按所在乡镇的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执行。
意见》提出,加大事业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盘活存量编制资源。我省将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专户,在安排使用上向重点扶持区域和基层一线倾斜。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总体超编的,由市县统筹调剂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建立专项周转编制专户,用于补充急需紧缺人才。
进一步改进招录政策。重点扶持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公务员招考门槛,必要时可降低开考比例、单独招考,对长期留人难的岗位可面向本地户籍或在本地长期工作的人员定向招考。县乡事业单位采取校园招聘、直接面试、组织考察、技能操作等多种方式,灵活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在乡镇学校、医院、农技、林业、文化等事业单位工作满5年的编外人员,符合条件的,可采取考核考察方式公开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意见》明确,省市机关事业单位在制订招录招聘计划、组织公开选调遴选时,注重从基层人员中选拔,适当提高乡镇(街道)人员比例。在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注重从县乡基层选拔优秀干部交流到上级机关任职,落实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配备有关规定。
将基层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各设区的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本地区“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放宽乡镇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职称评审限制,对符合条件人员实行直评直聘政策。
支持各市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
以更大力度提升基层人才队伍素质,我省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每年遴选1000名基层管理人才、1000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基层创新创业人才予以重点培养。扩大公费招生规模,3年内为基层培养公费师范生15000名、公费医学生5000名、公费农科生1500名。
积极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5年内培育1万名返乡创业典型。依托省内高校,面向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和优秀青年人才开展专科学历教育,每年招生5000人。加大基层教师、医护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乡村骨干教师3000人以上,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负责人每3年轮训一遍。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支持各市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引导专家教授、离退休干部、民主党派人士服务基层。深化提升科技副职选派工作,鼓励市、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加大科技副镇长选派力度。
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
《意见》提出,强化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牵引,通过设立专项或单列名额等方式,向重点扶持区域倾斜。放宽重点扶持区域在申报省级重点创新平台时的限制条件,推动更多创新平台在基层落地。更大力度实施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以项目支持带动人才集聚。
鼓励支持各级各单位突出基层一线导向,加大对基层一线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机关“五小”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人员工作生活条件。落实好到基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保障相关措施。
落实基层待遇保障有关政策措施,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新出台工资津贴补贴调整政策时,优先保障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足额兑现。县乡事业单位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方式聘用急需高层次人才。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向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倾斜。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在各类评比表彰中的名额比例。完善村干部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挂钩机制。
乡镇工作补贴的执行范围,限于乡镇办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包括区直部门长期(6个月以上)派驻乡镇机构的工作人员。
国家为了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制订了不少针对基层津补贴,至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下队补助如何认定,各地情况略有不同,我就当地情况给大家说说供参考。
目前当地来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下队补助分为乡镇津贴、包村补贴和驻村补助三大块。
乡镇津贴实施范围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标准为基础津贴500元,每个乡镇工龄30元,由县财政统一列支。乡镇津贴是一项普惠性政策,并没有像车补一样,将实施范围限定为公务员,美中不足的是将街道办和县级部门没有纳入其中,其实街道办和县级部门也是村镇来回跑,希望不久将来将街道办和县级部门纳入其中,改为基层津贴。
当地为了鼓励乡镇干部包村,给每一位包村干部每月220元包村补助,实施范围为乡镇政府干部职工,也是由县财政统一列支。220元包村补助其实相当于给包村干部伙食补助和交通补贴,好多包村干部叫苦连天,因为这一点补助都不够汽车加油钱,如果这项补贴标准在能提高到500元激励作用会更加明显。
驻村补助实施范围为驻村工作队成员,县级驻村工作队每天40元,每月不超过22天,省市级大多在70-120元之间,大多数按每月实际天数发放补贴,县级驻村工作队成员驻村补助由县财政列支,乡镇考核以后酌情发放,省市驻村工作队成员补贴由单位统一发放。
当地曾经出现过身兼三职干部,既是乡镇干部,还是包村干部,还是驻村工作队员(6个月时间),同时也领着三份补贴,但是肩上的担子也很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乡镇补贴。发放对象为在乡镇、偏远、边远、郊外、野外工作的公职人员。发放标准根据距离城区的距离来算,超过一定距离是一个标准,未超过又是另一个标准,不过两者差距不大。
为了鼓励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更好开展工作,为乡镇留住人才,2015年国家实施乡镇津贴政策。乡镇津贴基础津贴标准为200元,每个乡镇工龄为10元,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的标准。
转眼间已经离乡镇津贴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当初的乡镇津贴标准已经落后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很好体现乡镇干部职工付出。有不少省市已经着手开始调整乡镇津贴标准,有的提升幅度比较大,值得期待。
在这方面陕西算是走到了乡镇津贴调整前列,2019年12月份陕西省发文调整乡镇津贴,基本津贴由原来200元调整到500元,每个乡镇工龄由原来10元调整到30元,调整幅度可谓是非常大,几乎是反了一倍多,对乡镇留住年轻人提供了保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乡镇津贴补贴发放标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