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
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
一、发生继承纠纷如何起诉
1、确定继承性质、遗产和继承人范围以及起诉对象
在法定继承中,被告主要是占有或多占遗产的法定继承人。如法定继承人占有的份额比较恰当,或其占有的是依法应得的一部分,则可不将其列为被告。在遗嘱继承或遗赠关系纠纷中,被告主要是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或按遗嘱可得遗产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受益人。如果请求从遗产中清偿自己的债权财产,则提起诉讼的被告是遗产执行人、遗产实际占有人、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遗赠受益人。
在确定了被告以后,原告必须注意自己身份。具体说,原告一般应具备与死亡人之间有法定继承与被继承关系即是法定继承人或代位继承人,或是遗嘱受益人或是死者生前所欠债务的债权人。如果这些人是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人,则他们作为诉讼原告同时,还应明确提出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共同参加诉讼。
2、撰写起诉书
原告在写诉状时,除要载明起诉对象(被告)身份及其相关资料外;在诉求中还要载明对遗产的现有分配状况或遗嘱中处分遗产的反对,并提出自己的分配主张,有条件的可以将自己的主张应得份额数量化。
3、正确认定向哪个法院起诉
遗产诉讼,一般由被继承人生前户籍所在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如果争执的遗产是不动产,原告可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是动产,如金银首饰、家具杂物,可向动产地法院起诉。动产不在一地法院管辖的,选价值大的动产地法院管辖。既有动产又有不动产,可向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另外,原告在起诉时必须依法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明、证据。
二、起诉时要交哪些证据
遗产继承诉讼证明材料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继承诉讼时应当提交下列证据材料:
(1)公安机关、医院关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被继承人的死亡日期的户籍资料或宣告死亡的判决书;亲属关系证明;
(2)被继承人主要遗产所在地的证明及遗产种类、数量及折价清单;
(3)被继承人生前债权、债务情况的证明;
(4)被继承人遗嘱原件,公证遗嘱的公证书,代书、录音或危急情况下口头遗嘱,及所附的两份以上证人材料;
(5)养子女、非婚生子女、形成抚育关系的继子女应提供收养、出生证明、形成抚育关系的证明材料;
(6)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亲笔书写的弃权书及有关证据;
(7)丧偶儿媳、女婿继承公婆、岳父母遗产的,关于自己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证明;
(8)关于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抚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要求分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有关证明;
(9)医院关于继承人已怀孕的证明;
(10)其他证据。
亲属之间因为遗产对薄公堂是每个继承人都不愿意看见的情况,但是遗产价值比较大,尤其是涉及到房产、股票、公司股权等等财产时,好像打官司是解决继承纠纷最有效的途径了。如果您现在也因为继承问题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处理,可以向专业遗产继承律师咨询处理办法,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专业律师帮您进行遗产继承诉讼。
1,如果是房产纠纷,到房产所在地基层法院起诉2,如果是其他财产的纠纷,到被告住所地基层法院起诉3,起诉时需要向法院递交的材料包括:(1)起诉状,需要写明原、被告个人信息,具体明确的诉讼请求,起诉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当事人签名盖章和签署的日期(2)有相关证据的,应一并提供证据的复印件,证据较多的应附有证据目录(3)如果委托有律师的,要提供授权委托书
1.自行协商,继承纠纷发生后,相关当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互谅互让,就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达成一个各继承人都愿接受的协议,然后按协议分割遗产。协商虽然是在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但也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2)合法原则。(3)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团结,由协商解决完全基于有关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因此处理后不会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也有利于纠纷的迅速、彻底解决。由于以协商方式处理遗产纠纷,不需经过别人的调解,更无须诉诸法院,节省了当事人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由于协议是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的,因而能够使纠纷得到彻底解决。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继承纠纷发生后,经协商不成时,可以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不成协议的,任何一方也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3条的规定,继承纠纷不能仲裁。因此,有关当事人之间因继承发生纠纷后,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我想你要表述的遗产纠纷吧?假如是遗产纠纷,如果子女中有一人起诉,法院将追加原告,即未起诉之子女,但是未起诉之子女可以放弃诉权,且之后不得因此事由再次起诉至人民法院。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家庭遗产纠纷起诉程序“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