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四五有利于哪些行业
国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出炉,哪些观点值得大家关注呢?水皮从中看到的主要就是收入!
“提低扩中”促进共同富裕
在这份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的草案中间,不仅有指导今后5年及15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我们看到,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主线。明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具体来说,就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那么,内需体系的建立,就涉及到居民收入、民生福祉。在“十四五”20项指标中间,民生福祉的就有7项,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内容。
其中,大家最关心的收入问题,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并针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农民、小微创业者等不同群体,打造了不同的增收“方案”。可以说,更细化、更多渠道的在增加居民收入。
不设GDP量化指标
那么,除了民生之外,这次的规划与以往相比,有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大家要知道,此前的“十二五”设定的GDP年均增速7%,“十三五”也设定了高于6.5%的预期指标。
那么,这次不设定,可以说是在慢慢淡化经济总量和增速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重产业结构调整、重发展质量。因为我们在规划中看到,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
并且,“创新驱动”的各项指标也全面升级: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的规划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
这些都彰显了高层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
“安全”成为高频词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整个规划草案中,“安全”一词提到了192次,远远超过了“”经济“、创新”以及“改革”出现的频率。
而且,在这个草案中,新增了一个“安全保障”板块,它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并称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五大要点。
那么,我们看到,在这个安全板块中,除了粮食和能源安全外,还重点指出要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可以说,这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充分体现,也是强化风险意识,建设平安中国的题中之义。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具有特殊意义,让我们看看十四五有利于哪些行业发展!
01 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成为银行业关注重点
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是“十四五”的重要内容,《建议》中共有16次提及“金融”,对金融领域工作做出了若干部署。我国目前仍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除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之外,《建议》明确提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我们认为,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数字货币和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发展的几大主旋律。
重点发展趋势:
聚焦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
整合资源帮助中小银行加强抗风险能力
推进数字货币试点使用
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02 资管: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优化融资结构和居民资产配置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要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对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升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重点发展趋势:
提高金融系统直接融资比例
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居民资产配置将更加多元化
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科技为资管行业发展赋能
03 保险: 提升社会民生的重要发力点 加快发展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建议》中共有15次提及“保险”,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存款保险、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等。这些无疑都将会成为接下来保险业转型向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着力点。
重点发展趋势: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加快发展
健康险需求快速增长并且更加多元化
健全农业保险助力普惠发展
巨灾风险保障亟需填补空白
04 零售: 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基石 新消费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
后疫情时代,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持续复苏的态势。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由制造业生产、投资、出口来拉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消费及服务业的恢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中明确提出要 “全面促进消费”,并针对如何达成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消费及零售市场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重点发展趋势:
中国品牌崛起正当时
直播电商、私域流量、免税经济等新消费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
下沉市场空间广阔
本地生活服务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05 制造业: 打造制造强国 “补短板和锻长板”齐头并进
“十三五”期间,中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优化了部分落后产能和产业,产能利用率明显回升,由2016年二季度73.1%的低位,逐步回升至76.5%~78%的区间。对于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制造强国仍将是主线,在此基础上发挥制造业的创新效应和产业关联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的带动下,制造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趋势:
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补短板”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靠
“锻长板”提升产业链和制造业集群优势
06 汽车: “新四化”重塑汽车行业格局 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汽车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制造方面,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而且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关联产业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消费市场方面,在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汽车类消费占比接近30%,对社消零售贡献巨大。“十四五”阶段,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汽车消费普及度、成熟度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需求逐步被市场认可,获得更广泛的消费基础;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也加快商业化应用步伐,汽车产业必须抓住未来五年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趋势的汽车“新四化”,将重塑汽车行业的格局。
重点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占比大幅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汽车后市场前景巨大,由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
07 医疗和生命科学: 行业前景广阔 数字医疗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人们对传染病的预警和防治、疫苗研发、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等的重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议》中关于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医保统筹与报销、分级诊疗、社会办医、远程医疗、中医药、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重点发展趋势:
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发展
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迎来高增长红利
中医药行业发展长期向好
数字医疗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加强传染病预警和防控机制,有效发挥分级诊疗和社会办医力量
08 科技: 加强基础研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建议》中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列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首次在五年规划中单独成章。《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重点发展趋势:
5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受到重点关注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加强基础研究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09 房地产: 坚持“房住不炒”基调 房地产回归消费属性
《建议》中房地产行业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首先延续了此前的“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导向,例如,“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物业等服务业”,同时也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详细表述。
重点发展趋势:
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房地产回归消费属性,质量是未来竞争重点
增加保障性住房和租赁住房供给
优质物业管理标准化、品牌化
新型城镇化带来新机遇
10 能源: 倡导绿色低碳经济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十四五”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建议》中涉及新能源规划要点分别提到了加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等。
重点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
积极打造智慧能源
全国性碳市场进入实质性执行阶
以上“十四五有利于哪些行业”内容已经介绍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