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婚姻的因素
决定婚姻的因素各种各样。
1
有人就是因为年龄大了,家里人催婚,所以就会找一个条件还可以,看起来也还顺眼的人结婚。
只是这种婚姻有点像押宝,一不小心就会把幸福搭进去。
我一个邻居就是因为家里催婚,别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相处下来,觉得差不多,就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结婚了。
结婚以后才知道这个男的太自私,从来都是只考虑自己,女人太要强,觉得离婚会让人看笑话,就咬牙硬扛着。
后来有了孩子,男人的自私更是变本加厉,夫妻俩天天吵架,女人想着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依然选择凑合着过。
这样的女人,一开始为了父母结婚,后来为了孩子凑合,自己的幸福交到别人的手中,让别人操纵,完全没有了自我。
2
还有的人就是为了那个人对自己好,也就是所谓的爱情,觉得有情饮水饱,只要两个人相爱,什么苦都能忍受,哪怕对方一无所有。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妹妹,当初就是因为爱情,嫁给一个对她好的小伙子。
结婚以后才发现,这个小伙子对她的好也经不起每天的柴米油盐,慢慢地开始显露出本性,懒惰还脾气大,从不想着改变家里的窘状,孩子的学费常常都拿不上。
这个妹妹开出租,摆摊,给别人打小工,拼了命的挣钱,老公一点都不体谅,动不动就发脾气,嫌她不按时做饭,嫌她整天在外面跑。
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个妹妹喝了农药,好在经过抢救,捡回一条命。
像这样的“爱情”,不要也罢。因为他的好,是有目的的,还没有责任心,让妻儿受苦受累,却不想着改变。
决定进入一段婚姻之前,除了感情,经济也需要考虑,更重要的是对方的人品。
就其存在的普遍性而言,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衣食住行,油盐酱醋。但就其存在的特殊性而言,它是爱情的产物:一个人的婚姻是由爱情决定的。
——爱情是婚姻的基石
两情相悦、互相爱慕自不必说,就算是父母之命或者媒妁之言,不论出于物质目的结婚或者先结婚后恋爱,婚姻的存在都一定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牢固的爱情基础,经不起风吹草动,一旦爱情丧失,婚姻在实际上就已破碎,婚姻殿堂就有可能轰然坍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形式婚姻”或“死亡婚姻”。这种丧失了爱情的婚姻为什么还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呢?我们也不难看到,那是因为有子女问题、财产问题的制约和牵绊,有共同形成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制约和牵绊,矛盾太多、麻烦太大、离婚成本太高而不得已为之的结果。
现在一些年轻人有一大“发明”,叫做“闪婚闪离”。为什么会有“闪”的情况而且见多不怪呢?因为他们并没有牢固的爱情基础,少有各方面问题、矛盾的制约和牵绊,“闪婚”容易,“闪离”也不难。
——爱情是婚姻的顶梁柱
爱情很浪漫,婚姻很“实际”。
婚姻生活中,必然涉及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每一次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都是对爱情的考验和挑战,都需要爱情这根“顶梁柱”强有力的支撑。只要这根“顶梁柱”不歪邪、不折断,问题和矛盾不仅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婚姻生活,而且婚姻生活还会在问题、矛盾的不断解决中不断得到更新,得到增进。这是婚姻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泰戈尔说得好: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婚姻作为一个功能性的社会制度,实质就是一个社会契约,约定保障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以及生养后代的责任。
在婚姻中双方可以没有感情,尤其是爱情,纯粹由经济利益、繁衍后代来捆绑。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女人已经解决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经济需求后,会更加注重婚姻中由于感情因素结合的比重。
谁更需要婚姻?是女性。由于女性的生理机能,在生育后代中承担更多的功能,在社会和文化的大环境中,会丧失更多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满足自身和独立抚养后代所需经济基础的概率,因此婚姻中,会更多地由男性来承担这部分的经济责任。
如果没有婚姻,缩小语境,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所有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倾向实力强大的一方,就会出现一个女人身边有多个男人,或者一个男人身边有多个女人这样的情况。
如果男女都是能够经济独立,甚至能够独立抚养后代,婚姻制度也就是一纸而已,会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瓦解。更多的独立个体,可以有选择权地不选择走进婚姻。
因此,一个人的婚姻最根本地是由一个人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时代不同婚姻的决定权也不同,古代有搖篮婚姻,婴儿还在搖篮中如果双方大人都看中了,长大后由双方大人作主结为夫妻。解放前大部分婚姻都是父母决定的包办婚姻。解放后虽然婚姻自主婚姻自由,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婚姻又由阶级成份所决定,我的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同学,由于家庭成份是地主,互相真爱的心中人由于女方家庭因男方的家庭成份是地主而坚决不同意,女方几次自杀末成结果拖到改革开放时已经四十多岁才结婚生子。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当今社会真正的实现了婚姻自主婚姻自由,有的男女双方结婚证都领了父母才知道,现在的父母也思想开放了也不会责怪他俩,父母懂得自己在子女的婚姻方面没有决定权只有参考权。
记得在最近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里,明兰出嫁前,最疼爱的她的祖母叮嘱过她几句话,个人认为说的真的是很正确,即使是放在现代,也是很受用的,翻译一下大概意思如下:
1、你老公是个性格直接的人,胆大心细,所以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不能瞒着他,他宁愿承担重担,也不愿你欺骗他。
2、男人都欣赏聪明的女人,但女人要学会示弱。
3、女人不能太依靠男人,终究要靠自己。而且还得记住两点,自己手里要有钱,身边要有知心朋友。
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三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感觉这就是好的婚姻中应该具备的很重要的三个要素:
①互相信任
夫妻本应该是这世上最亲密的人,所谓“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如果两人之间存在一个谎言,就会有更多的谎言去弥补,那后果可想而知。
②学会互补
不管你的丈夫是否拥有财富、地位,能否给你安稳富足的生活,作为一个男人,他本意是想给你那样的生活的,只是能力有限。作为妻子,如果能适当示弱,多加鼓励丈夫,也更能激发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和保护欲,何乐而不为。
③自我独立
结婚前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生活习惯、社交圈子,通过婚姻结合成为一家人。经历过新婚的甜蜜、磨合期的争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生活琐事的打扰,两个人的感情不可能永远那么甜蜜,有些人就感叹“婚姻没意思”。其实这是正常的,在这个“疲倦期”,我们只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空间,好好生活,提升自己。度过这个时期,你会发现,最好的婚姻,也不过就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地鸡毛啊!
婚姻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婚姻里,没有道理,也不该讲道理。两个人在一起,总有一个人让步,服软。那不是因为怂,而是因为爱。
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有始有终,婚姻也不例外。婚姻有三个阶段的内容:走向婚姻,经历婚姻,结束婚姻。一个人的婚姻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宽泛,避免行文过长,我就只从走向婚姻这一阶段来跟大家简单交流,抛砖引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和指正。
在我看来,决定一个人的婚姻有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 何为天时?很好理解,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我青春,你年少;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而另一种桥段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若能早些遇到你,也许故事的最后,我们会在一起。对的时间也包括对的年龄,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在对的年纪错过了对的人,所以依然在自己的岁月里形单影只。
- 何为地利?很好理解,“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你们可能相识于一场旅游,一次聚会,你们可能相遇在某个城市某个地点,也可能是在戴望舒的雨巷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宁嫁同乡手叟,不嫁外乡郎”,说的是地利这个意思。现在很多大学情侣毕业之后各奔东西,一拍而散,就是反面的例子。
- 人和是最好理解的,就是一个人的身份、学历、品性、家庭等综合因素的合集,当你遇见心仪的那个(他)她,然后你的所有都会呈现在(他)她面前,你们共同经历,共同拥有,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当然彼此也可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在岁月里风干了痕迹。
占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你的姻缘也就到了。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某个风景正好的季节来到你身边并且懂得你全部的好。
确实,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没有那些问题了。我认为感情是由时间、金钱、利益、以及太多个人需求而决定的,例如安全感啊!家的温馨感啊!等等
一个重点大学的男人当然有可能喜欢一个年薪3万的女人了。那是他的自由。你该自信一些的,爱有时候很受限制,有时又是那样不受限制……关键还是要看你和他的思想,和爱的程度啦!加油,要自信
爱是本能决定的,只要双方看对眼就可以;婚姻则是社会的要求,社会的细胞是家庭,要求稳定和责任。所以婚姻背后必然带有社会属性,比如家庭、身份、背景、地位、经济等等。
所以婚姻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你可以不理睬社会条件,但注定艰难。
首先得要有爱情。
其次是三格:人格,性格,体格。
没有爱情的婚姻肯定走不了多远,彼此相爱才会愿意去包容,体谅,爱护,支持。
性格也很重要,如果了解自己的性格是个急脾气,那么对伴侣的选择上面,就选性格温顺些的,两个人可以性格互补。
人格是最重要的,不需要有多大的善心善举,但至少不会想着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体格是一个幸福婚姻的基本保障,健康的身体才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首先是性生理需求,决定了一个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而后才是双方的责任,决定如何去维持婚姻。
前者是人类两性生存下去的自然规律,后者为人类两性婚姻基本生活下去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可以肯定地论断,决定婚姻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肉体而后是精神。
至于后来,对物质上的东西那都是后天附加的理由,主要为了两性共同生活中得以维持下去的、基本享受生活的需求。而真从婚姻的实际而言,还不是富也要过婚姻?穷也要过婚姻?
所以,决定一个人婚姻的,首先就是为了“性满足”而达到“人性化”自我精神上的愉悦,继而再有“闲情”去进行的造人工程,让婚姻的双方承担对“家庭”和延续后代的责任。
则是在此过程中,多了对双方的约束和要求,只为决定双方更好的把婚姻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