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坑了多少人
农转非坑了多少人
过去农转非的人,没有了工作,户口又迁不回去,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在城镇还是不少的,前些年确实不好办。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第一,想把户口再迁回农村原籍,但村里不接收。真是今非昔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农转非是香汤热豆腐、争破锣抢破鼓,现在非转农是要饭无门,求爷爷告奶奶也无济于事。那时但凡有俩钱的农村能人,信息也灵通,有机会、有关系,花几千块钱就买个城镇户口,跳出农门、到城里居住生活,街坊邻里们无不羡慕。
第二,当年农转非时,把土地退还了村集体,到城镇打工或做买卖,曾风光了一阵子。后来土地值钱了,不再缴纳“三提五统”农业税(公粮),产出收入全归个人。现在土地还可以租赁、托管、流转等获得收益。随着年龄增大,小买卖也不好做了,想想还是回老家安稳。但土地政策三十年、再三十年不变,并且都办理了确权登记,即使户口再迁回农村,也没有土地可分可经营了,让人悔不当初。
第三,农转非的人原来有房屋、并且保留下来的,可以时常回老家看看住住。那些没有房子、或者原有房屋转让了的,要想再回家建房已无希望,按政策规定不能再批给宅基地。父母的老房子,作为赡养人的城镇户口子女,在老人百年之后能不能继承,过去一直存在争议,也让人心存疑虑。
好在到目前为止,以上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要求和清晰的操作空间。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城乡居民户籍管理的新规定和配套措施,下面以山东省为例,作一下简要说明,算是对题主提问的回答。
2004年8月,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就确定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划分,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以缓解城乡人口身份不平等、享受政策不平等的矛盾。但是,那时的户籍管理调整,主要侧重了农村户口向城镇迁移的问题,对于城镇户口向农村回迁却没有具体涉及。
202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通知》,明确城乡居民户口可以自由迁徙。其中有两点是针对农村回迁户口的:
一是,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人员入乡返乡就业创业,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落户条件的,可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进城落户人员回原籍经常居住的,可将户口迁回原籍。
二是,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村人口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与户籍登记脱钩。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流转相关权益,探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农户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资产股权的具体办法。
根据以上文件精神和其他的相关规定,过去农转非的人再非转农,曾经疑虑的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答复。
1、把城镇户口再迁回原籍农村是允许的,但有个条件:必须是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即有合法居住房屋等;或者是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户籍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的。
2、原有土地可以照常经营,没有土地的再要土地是不可能了,只能打工或自谋职业。
3、父母的老房子子女可以继承,但要注意维修,一旦倒塌则不得重建,宅基地将收回村集体。遇上拆迁的话,仅是地上部分打价,而且不享受安置房。
国家的政策是先发展沿海地区和城市,接着发展中部地区,现在是开发广大农村和各个偏远地区。农村发展的机会来了,国家的政策也倾向于农村,国家每年投入巨资、抽调人力、和物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各个地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招商引资,很多有眼光的企业和创业人士,先后也投入巨资进驻农村。在当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大搞各种产业。1:种植业:稻谷、玉米、红苕、土豆、大豆和其它有机蔬菜。水果类:苹果树、梨子树、桃子树、柿子树、核桃树、桔子树、橙子树、葡萄树……等等。景观树种:桂花树、香樟树、白果树、四季红、岩柏树、和各种景观树种及其它花草。药材:人参、沙参、当归、党参、天麻、芍药……等等。2:养殖业,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鸡、养鱼、养马、养蛇、养乌龟、养宠物狗……等等。3:旅游业,在农村建公园、生态农庄、休闲吧、度假区、康养区、仿古的街道建设……等等。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很多耍小聪明的人看到城里人吃香,都脑洞大开想方设法将户口和家人也迁入城市。现在看到农村搞新农村建设,而且变化非常快,又后悔了,又想将户口迁回农村!但是政策会允许吗?现在的政策是农村户口可以迁入城市,成为非农业户口。但是城市户口是不可以迁入农村的,小编在说想回农村老家,不过虽然你户口迁出了农村,但你在农村老家的房子如果现在还在,老家房子依然是你的,所以你每年对老家的房子要多加维护,不让它垮塌,如果老家的房子垮塌了,就完了。另外说一下,你户口虽然迁出了农村,但当时你与村里签订的三十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是有效的,你户口虽然迁走了,但土地在这三十年以内的经营权依然是你的。只是下一轮你没有权利与村里签订承包合同。
1995年我20岁,爸爸花2000元,托关系把我的户口从农村转到城镇,就是题主说的九十年代的农转非。
我一直不明白,我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爸爸为什么要花钱给我买农转非?20多年过去,农转非户口只给我带来诸多麻烦事。
我户口转到城镇,农村人成了城镇居民,没工作没房子,户口落在县城亲戚家,成年后我一直在外打工,一般用不上户口本,但为了感谢亲戚家的接纳,每年过年爸爸带着礼物和我去登门感谢。
结婚前我一直在外打工,办结婚证时要用户口本,因为是挂在亲戚家,一个外人要拿他家的户口本办事诸多不便,还要居委会证明、未婚证明、原单位证明(农转非指标是亲戚单位的,这时单位倒闭),每天从乡下跑县城,那时交通又不方便,人生地不熟,求人帮忙一个多月才把办结婚证要的资料办齐。
结婚生子、孩子上学,这些都要户口,我不想在陌生又没工作的县城生活,想回到生长的农村,重入父母户口本上,这时花钱难迀非转农,我只有单独在县城自立门户,在闺女上小学前在县城买了房,户口才从亲戚家迁出。
2016年回老家,一直想回乡下建房以后养老居住,因城镇户口没资格。
去年闺女上学,学校要提供户口本,学校有优惠政策:农村户口免学费,城镇居民全额缴纳。
九十年代象我这种花钱买的农转非,在农村失去土地,在城镇又得什么?甚至失业都申请不到,因为在城镇本来就没单位。
这种花钱买的农转非很尴尬。
这个我个人认为,没有好与坏,基于自己的选择,时代的变迁,就如过去那些年,很多人都想农转非,那个时候农转非还得有一定关系,没有关系,门都没有,都认为非农户口高大上。
我老表的两个儿子就是这样,本来是农业户口,他们家政府有关系,借助那种特殊关系,把两个儿子弄成城市户口,当时感觉很不得了,于是没过几年,国家的政策又支持农村,优先发展农村,到今天为止,不管你有多硬,非转农就难上加难了,基本是不可能了,目前,农村户口固然是有很多好处的,不过,我认为,也不知道能好多久,政策说改就改,说变就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非农户口也没有必要悲观,农业户口也不用太多高兴,说不定不久的将来,都一个样,顺其自然,跟着感觉走,心态放好。
以上是律师为大家讲解的关于”农转非坑了多少人“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小伙伴。